您的位置 首页 烟台新闻资讯

烟台不断推进“惠民工程”上演永不停歇的幸福接力

九月的烟台,秋高气爽。漫步在观海路的“城市慢道”上,感受初秋的舒适,品味惬意的生活。三三两两路过的“红马甲”,捡起被风吹落的树叶,擦拭沾染灰尘的宣传栏,20公里的慢道,仿佛一副优美画卷,尽情展示着烟台滨海新城的魅力。

“创城”在这里进行,也在这里找到答案。

这是一条为民之“道”,也是一个为民之“道”。

作为全国“五连冠”文明城市,烟台“创城”不只是争一份荣誉,获一块牌子,而是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近年来,一元公交、社区食堂、城市慢道、老旧小区改造……这一系列惠民工程,无不是创城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民生福祉。

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人人共享。创城提升了城市文明指数,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市民生活,

老百姓分享最大“红利”,传递着永不停歇的幸福接力。

“一元公交”省的是钱,暖的是心

“刷卡成功,1元。”不用问路段,不用找零钱,无论去哪上车都是1元。自从全市公交实施十元一票制后,市民刘璐感觉上下班的路也格外顺畅。“每天上班从牟平区到芝罘区往返,开销从6元缩减到2元,一年能省下一千多块。”刘璐告诉记者,公交车还能走公交专用道,高峰时段比自驾车要快很多。

一元公交,每人省的几块钱,背后却是一份民生“大账单”。 2019年1月1日起,烟台市区常规公交线路正式实行一元一票制,城区170条常规公交线路,不论线路里程长短,是否空调车,乘车票价均为1元/人次。烟台成为继珠海之后,全国第二个实施“一元公交”政策的地级城市。为了保障“一元公交”政策顺利实施,政府每年要多拿出数亿元资金。

“实践证明,公交必须姓‘公’。公交优先就是百姓优先、民生优先。‘一元公交’的实施,不仅能有效降低市民出行成本、提高公交分担率,而且能提升老百姓对政府的满意度和幸福感、获得感。”烟台市委书记张术平在乘坐了“一元公交”后表示,要充分认识实施“一元公交”对于方便百姓出行的民生意义,对于缓解市区交通拥堵和减排压力的重大作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公交服务有责投诉同比下降了40%,市民满意度显著提升。据统计,2019年市区公交客运量达3.14亿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4%,仅“一元公交”这一项,政府让利市民公交出行成本5000多万元。

“一元公交”是当前我市优先发展城市公交举措的一个缩影。烟台市委、市政府以创建“公交都市”为抓手,推进公交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市区公交线网,就是为了提升公交分担率,缓解改善道路交通拥堵,更好地满足广大市民出行需求,“一元公交”,背后是一颗为民谋福祉的赤诚之心。

有一种幸福叫“吃在社区食堂”

上午11点,位于只楚街道西牟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社区食堂”里人头攒动。“天天过来吃,吃完了还能在老年活动中心休息一会。”提起家门口开的这个食堂,居民李大叔直竖大拇指。西牟社区食堂不仅解决了老人日常吃饭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社区的养老压力。

解决社区老人吃饭问题,看似“小问题”,实则“大民生”。去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城市社区服务功能,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大力举办社区食堂,更加便捷地服务广大市民。为兑现这一民生承诺,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在芝罘区、莱山区开展试点工作,工作人员先后赴北京、青岛、德州开展考察,对接市内部分餐饮企业,起草了《烟台市市民社区食堂建设试点方案》,四月份筹备,五月份建设,六月初两个试点社区食堂建成营业。自去年6月我市第一家社区食堂营业至2019年底,全市已建设社区食堂55处,日均服务3700余人次。

作为烟台市委、市政府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社区食堂”犹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足见政府部门的信心与决心。社区食堂自建设运营以来,已初步形成了市场运作、政府补助、服务老人、辐射社区的社区食堂“烟台模式”。让更多老年人共享社区食堂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社区食堂肩负起的责任和担当,给市民交上了最好的答卷。

有一种幸福叫“吃饭社区食堂”,吃的是饭,暖的是心。今年,10个社区食堂建设任务已列入100件民生事项中,将按照规模化、连锁化、标准化要求选址建设,一般应在500平方米以上。2020年,芝罘、福山、莱山、牟平、开发区、高新区等六区各选址2-3处社区食堂,最后由市民社区食堂建设工作指导小组统筹确定10个食堂选址和经营者。日前,我市又出台《关于加强市民社区食堂建设的意见》,全力将市民“家门口”的食堂打造成有温度的烟台民生品牌。《意见》提出要丰富社区食堂功能,将社区食堂优惠服务范围由服务老人向服务儿童延伸,在推出老年人优惠营养套餐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儿童优惠营养套餐,发挥“小饭桌”功能,解决学生用餐问题。

在“城市慢道”上享受生活

家住黄海城市花园的张仁最近加班有点晚,但他还是喜欢在吃完晚饭后到家门口的“慢道”上散散步。“看着道路优美整洁,绿树成荫,让人整颗心都放松下来,看看自己的城市这么美,要好好享受生活。”张仁这么说到。

城市慢道,不仅是一条“道”,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城市与人的交融。烟台从2018年开始借鉴张家口等全国试点城市的先行经验,在南大街、海港路实施了慢行系统改造工程,打好了烟台绿色慢行交通系统改造升级的首战。

“每年改造十条路、三年城市大变样”——面对人民群众对出行要求的提升,市委市政府做出这样的承诺。

构建刚柔并济、快慢相宜的交通体系,是我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体现。在慢道系统建设上,市委市政府要求,以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环境品质和市民满意度为目标,以“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为引领,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改善人居环境,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滨海城市形象。

2019年,市区共打造绿化景观道路33条,栽植苗木31万株,改造小公园、小绿地、小街景59处,建设慢行系统31公里、绿道16.3公里。观海路成为市区第一条“绿化管理示范路”,南大街升级成“商业中心景观绿带”,滨海路上一条集生态防护、亲海观光、休闲健身功能为一体滨海观光绿带成型,连接各区的主动脉港城东大街则升级为“城市生态连接廊道”。

目前,美化、绿化、亮化已经纳入到城市更新三年计划中, 通过三年提升改造,慢行系统覆盖面不断扩大,形成循环。“在道路改造提升工程中,会增设休闲慢行道、人行步道、交通慢行道、综合慢行道和驿站,采用红色沥青混凝土铺装或涂装彩色防滑装甲,同时考虑到海绵城市建设,采用透水沥青或者透水道板铺装,在道路两侧增设座椅、路牌、导视系统等。”市城管局局长刘学祥说。

真正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慢道系统建设的初衷。

小区大变样,为民初心不变

9月7日,在牟平区西苑小区改造现场,施工人员正在铺设道路基层,实施路面硬化。这个建于1993年的小老区,水电气路等设施老化严重,今年牟平区将其列入老旧小区改造计划,投资820万元,对14项重要设施进行改造,目前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今年79岁的王惠谟在这个小区住了二十多年了,看着原已“老迈”的小区如今正在“脱胎换骨”,他的心情格外高兴,王惠谟告诉记者,小区经过改造,私家车有了停车位,铺设了沥青路面,极大方便了居民的出行。

老旧小区改造是解决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是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民心工程,对于增强城市功能、改善城市面貌、提高居住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4月1日,《烟台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印发,年内完成203个、867万㎡老旧小区改造,数量全省之最,10万户居民受惠。

让老百姓从“有的住”变成“住得好”,老旧小区改造这项普惠民生的工程,眼下正在烟台各地进行得如火如荼。

6月1日,李克强总理亲临芝罘区东花园小区改造现场时,就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作出指示、提出要求,为芝罘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明确了思路和方向,更凝聚起强劲干劲和动能。作为烟台中心区和老城区,芝罘区老旧小区数量在全市最多,改造任务最重。全区决心用5年时间,投资22.5亿元,将全区2005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全部改造完毕。

破损的路面恢复如初、管道污水不再外溢、胡乱堆砌的杂物一扫而空……老旧小区改造不仅关系到一座城市的形象,更涉及千家万户,关乎民生需求。居住环境变美了,老百姓满意度、幸福感提升,正是烟台政府执政为民的初心。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18878037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8967453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