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烟台新闻资讯

聚焦关键领域实施重点突破 烟台改革攻坚硕果盈枝

我市聚焦关键领域,实施重点突破,全市改革全面铺开、多点开花、整体推进——

改革攻坚硕果盈枝

昨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2020年“改革攻坚进行时”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发布2020年烟台改革攻坚总体情况和以开放促改革、自贸片区、企业改革攻坚推进情况。

趟深水区,啃硬骨头,我市将深化改革列为“三重”工作,坚持“一把手”抓、抓“一把手”,聚焦关键领域,实施重点突破,从三个维度破局,全市改革呈现出全面铺开、多点开花、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

“立足烟台破难题,刀刃向内、自我革命,我市攻克了一批制约发展的重点难点。”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财经办主任、改革办副主任王松杰介绍,针对招商、城建、教育、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等领域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强化“有解思维”,推出一批契合烟台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改革举措。以招商体制改革为例,我市创新实行“1+8+3+X”招商体制,实行不见面招商、网上签约,1-5月份实际使用外资7.6亿美元、实际到位市外资金528.5亿元,同比增长均超过两位数。推行市区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实行“规划一张蓝图、建设一个盘子、管理一支队伍”,在全国第二个推出“一元公交”改革。推行教育体制改革,把市区公办的16所高中高职中职上收市级直管,下放高职中层干部任免、教师招聘等权限,实现教育资源高效整合。推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运营管理体制改革,首创国有资产运营管理信息平台,把市政公共资源、自然资源等国有资产全部纳入统筹管理,实现范围、平台、管理、运营、收支“五统一”。

面向全省争一流,我市还推动一批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流程再造率先破题,迅速出台《聚焦五大领域加快流程再造工作实施方案》和系列配套措施,搭建“1+3+5+N”工作任务体系,运行“烟台一手通”移动APP,推出“智慧税务综合体”、施工许可容缺图纸审查机制、“市场监管六个一”标准化建设等一批利企惠民的改革举措,出口退税实现24小时到账,建设项目审批周期压减30天左右,企业开办时限压减至1个工作日。自贸片区探索先行,推出“中日韩跨国办”、海关“两步申报”通关等改革举措。园区改革效果初显,4个试点园区全面完成改革任务,8个非试点园区改革实施方案已报省审核。长岛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高标推进,扎实推进102项重点任务,成为全省第二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我市还放眼全国求突破,大胆探索、积极实践,推出了一批改革创新成果。万华混改趟出国企改革新路子,万华集团成为全省首家整体上市、全省上市公司市值最高的国有企业。全面推广万华经验,深入实施市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整合组建蓝天、轨道交通、水业集团等6个市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力争今年市管实体企业混合所有制比例、资产证券化率达到“两个70%”。海洋牧场建设趟出经略海洋新路子,创新实施“海工+牧场”“陆海接力”等模式,建成国家级示范区14处、占全国1/8,省级以上示范区30处、占全省1/3。苹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趟出农业转型升级新路子,实施苹果产业更新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截至目前,全市已更新改造老龄果园47.2万亩,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趟出乡村振兴新路子,全市共有2311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占总村数的35.9%,带动集体增收3.91亿元、群众增收5.01亿元,经验做法入选中国“三农”创新十大榜样。

【国企改革】市管企业混合所有制比例达63%

国企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面,我市把改革作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坚持党的领导、职工主人翁地位、国有资本控制力“三个不变”,科学谋划“混改一批、上市一批、重组一批、提升一批”改革实施路径,“一企一策”制定市管企业综合改革方案,国企改革攻坚全面起势。

深化国企改革必须要有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去年以来,市国资委牵头研究制定了涵盖加强党的领导、外部董事、精准考核、中长期激励、改革绩效评价、责任追究和容错免责等方面的20多个文件,为企业加快推进改革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市国资委主任王浩介绍,推动国企改革攻坚加速向前,我市聚焦关键、突破重点,取得了明显成效。

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新突破。目前,市管企业混合所有制比例达到63%,力争年内提高到70%。交运、北极星、蓬长客港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正在有序推进。资产证券化实现新突破。目前,市管企业资产证券化率达65%,力争年内达到70%。近日,泰和新材整体上市项目取得证监会批文,有望成为继万华化学之后,山东省第二家国有控制的整体上市公司;冰轮整体改革已于今年3月份完成存续分立工作,密封科技首发上市申报材料已报深交所审核。规范提升实现新突破。建立市管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外部董事制度,正在加快推行中长期激励试点,万华、冰轮进入全省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示范工程试点企业。国丰、蓝天、轨道交通全部实现3A信用评级,融资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四是重组整合实现新突破。顺利组建轨道交通集团,全面完成盐粮、海商、莱动等企业的重组整合,监管企业调整优化为13户,做到了管好国资、放活国企、增强动力。

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随着国企改革迈向纵深,市管企业在全市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市管企业正成为支柱产业的龙头。市管企业带动形成了我市高端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多个产业集群,万华MDI产能居全球首位,张裕成为亚洲最大的葡萄酒生产经营企业,泰和新材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高性能纤维研发制造企业,冰轮是全国唯一荣获联合国“保护臭氧层模范项目奖”的企业。

市管企业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标杆。目前市管企业共有5家上市公司,市值近2000亿元。打造了26个国家级、35个省级创新平台,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5%以上,占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5%以上,多项科研成果打破国外垄断封锁、填补国内空白。

市管企业正成为城市建设的骨干。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承担着地铁、芝罘仙境、东方航天港等重大工程项目,万华工业园、泰和新材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园等重点产业项目加快建设。

市管企业正成为对外开放的典范。在海外建立了56个子公司及办事机构,万华、张裕等企业发展成为源自烟台、布局全球、国际化发展的一流企业。

【民企改革】完成“个转企”1567户

民营经济是我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今年,市委、市政府将民企领域改革攻坚列入全市15项改革攻坚内容。“今年以来,全市瞄准民营企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大胆创新,改革攻关,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民营企业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市工信局局长林阳介绍说。

培育主体增强活力,扎实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截至目前,已完成“个转企”1567户,“小升规”培育库入库企业456户,新增上市挂牌企业14家,美瑞新材获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将在创业板上市。力争年内完成“个转企”2000家,新增规上企业500家,民营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企业150家,上市挂牌企业35家的目标任务。

完善机制创新立法,强化民营企业综合服务保障。在全省创新性地开展民营经济地方立法工作,《烟台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3月1日起正式实施,成为省内首部关于民营经济的地方法规。

聚焦高成长创新型企业培育,健全促进民企转型升级机制。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高成长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研究出台《关于促进高成长创新型企业加快发展的奖励办法》《烟台市培育瞪羚(独角兽)企业2020-2025年行动计划》,建立高成长创新型企业培育库,实施遴选发现、梯度培育、创新引领、精准服务、典型带动“五大”行动,多措并举推动高成长创新型企业培育工作。到今年6月底,我市高成长创新型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已达到500家,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97家、居全省第三位,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拥有省级及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1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48家、瞪羚企业46家、独角兽企业2家,均居全省第二位。

政企直通强化扶持,健全涉企政策出台和调整综合影响评估机制。印发《关于做好<山东省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实施办法>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意见征求、宣传解读、实施情况评估及调整等提出了明确要求。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研究出台《关于同舟共济应对疫情支持企业渡难关稳发展的政策意见》,从财政、金融、税收、社保等四个方面制定暖企12条措施。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环境,健全创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出台《烟台市优化企业开办流程再造工作方案》,实行企业开办“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并行办理”,实现了“全程网办”“无纸化”“全程电子化”。出台《关于在市场监管领域对“四新”企业实施审慎监管的意见》,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企业,按照鼓励创新原则,留足发展空间,允许企业先行试点,为新业态企业提供更加宽松的制度环境。截至6月底,全市市场主体总数达到899303户,同比增长8.2%。

【以开放促改革】累计引进外资项目1.5万个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全市开放领域先后争取了中韩产业园、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和综合保税区等国家试点,统筹推进了“双招双引”、园区改革、会展经济等改革事项,释放了改革潜力、激发了开放动力。

开放成就了烟台的产业结构。全市累计引进外资项目1.5万个,实际使用外资396亿美元,引进世界500强103家、投资项目290多个。通过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建立或嫁接改造了全市80%以上的重点骨干企业,为烟台成为制造业强市贡献了开放力量。

开放成就了烟台的经济规模。烟台外贸居中国外贸百强城市第24位,全国每进出口100元就有将近1元来自烟台。2019年,开放型经济提供了全市约40%的GDP、50%的税收和60%的城镇就业。现在每3天就能创造1984年全年的GDP和地方财政收入。

开放成就了烟台的城市地位。烟台与9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项目合作关系,与21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了贸易关系,与30个城市结成了友好城市。同时,果蔬会、葡酒会和世界工业设计大会等重点展会的举办,增强了烟台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

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市商务局副局长姜英松还对《烟台市以开放促改革攻坚实施方案》进行了解读。

方案明确了我市开放发展的具体目标。在改革任务目标方面,要建立项目招引(建设)新体制,健全完善外贸发展新体系,夯实改革开放新载体,着力构建“走出去、引进来”双向互动新模式,主动对标国际前沿新机制,实现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在开放发展目标方面,年内引进“三类”500强项目80个以上,全年实际使用外资20亿美元以上;外贸进出口稳中提质,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20%以上,各类园区建设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为实现这些目标,接下来,我市将推进“六项攻坚突破”,即加快推进“四园两区”建设,高起点建设自贸试验区,高水平打造综合保税区,高标准启动国际招商产业园建设,高质量推进中韩产业园。构建“双招双引”新体制,完善“1+8+3+3+X”招引体系,强化重点领域精准招商,尽快引进一批世界500强项目及引擎性项目。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加大日韩等重点市场开拓力度,加快建设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中心,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申报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等。夯实开放载体平台,全面落实开发区改革各项任务,探索市场化运营、企业化管理,确保园区改革继续走在全省前列,推动会展经济跨越发展,集中培育打造10个重点会展项目。持续深化对外合作,加快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深入推进“丝绸之路高科技园区联盟”建设,放大烟台在对日韩合作中的区位、产业、交通等优势,推动构建中日韩跨国产业联盟和产业合作机制。提升开放服务水平,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高标准打造基金发展载体。

【自贸片区改革】总体方案试点任务实施率达75%

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烟台开发区管委副主任陈军介绍了自贸区烟台片区挂牌一年来的改革成果。

自去年挂牌以来,自贸区烟台片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改革攻坚为抓手,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改革试验田、压力测试场、开放新高地的重要功能,加快建设先进制造、国际贸易、商事服务、科创合作等“八大中心”,总体方案试点任务实施率达75%,探索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全省首创的制度创新。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打造一流营商环境。2019年9月2日,烟台片区政务服务中心率先投入使用,并在全省首个开放海关业务窗口。在全国率先推行“前置勘验”“远程勘验”和“联合勘验”,实现部分事项“一日办结”;全国首创“全链条全周期供地管理模式”,形成从选址、设计到验收全链条,从项目洽谈到达产全周期的制度集成创新。

着眼“投资自由化”和“贸易便利化”打造自由市场。落户全国首家以自贸区命名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设立全省首个互联网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全国首创“中日韩投资便利化跨国办”,实现日韩投资者不出国门即可获得烟台片区的市场准入和经营资格,服务事项达到21个,有效缩减企业跨国经营成本。抢抓跨境电商综试区叠加机遇,落地全市首单“1210”跨境电商保税备货模式。

推进金融开放创新,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不同成长类型企业提供不同金融服务方案。针对跨国企业,率先开展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改革试点;针对科技型企业,率先开展“投贷”联动;针对中小微企业,全省首创“信保贷”,为“轻资产、无抵押”的中小企业提供增信,助力企业易融资、快融资。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在全省率先成立国际人才集团,开发建设“人才业达”云服务系统,创新开展人才服务新机制。目前,已聚集北师大基因组工程、清科嘉园智能装备、西安交大传感技术等一批高端研发机构。

深化中日韩区域合作,打造贸易投资先行区。创新推出“两国双园”合作模式,相继落户全省首家韩资律所、全省首家韩资独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等一批“首”字项目,新落户韩资项目同比增长2倍以上,现已成为国内韩资企业集聚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实施经略海洋战略,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现代化海洋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全国首创政企社科四方联动,构筑海洋生物资源“大养护”格局,全国首创海洋牧场融资风险评判标准,为海洋牧场建设快见成效提供金融保障。4月份,投资过百亿的世界500强项目—烟台经海海洋落户,通过探索海工装备“制造+服务”模式,将建成亚洲最大的海洋渔业规模化养殖基地。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18878037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8967453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