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最后一天,全国接待国内游客1023.1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3.3亿元。据测算,5月1日至5日,全国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累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
今年“五一”假期,在落实疫情防控要求下,景区智慧平台、网络预约购票等服务“上线”,各景区限量开放、预约开放、错峰开放,保障了“五一”假日全国旅游市场平稳有序。各地推出丰富的文化和旅游活动,为游客带来多彩假期体验。其中,乡村游、周边游等近程旅游成为热点。
智慧旅游服务保障景区平稳有序
在这个“五一”假期,居家隔离了一段时间的人们陆续走上街头。在湖北武汉,各景点重新焕发了生机。为继续落实疫情防控要求,“武汉战疫”微信小程序上线了“热点区域客流量”新功能,游客可实时查看黄鹤楼、汉口江滩、东湖绿道、楚河汉街等市内14个热门景区、热门商圈的当日客流量及各景区饱和度趋势。
“五一”期间,景区智慧平台、景区微信小程序等智慧旅游服务项目在全国各地景区纷纷“上线”。从入园到游览,各项智慧旅游服务为游客安全旅游观光提供了安全保障。
在河南云台山景区,智慧平台分析各景点客流情况后发布指令,可调度景点专线车按指定线路运行,引导游客避开热门景点,实现科学分流;借助智慧旅游管理系统,景区可以提前预警分析客流趋势,在客流达到预警线时,调集公安、交警在高速路口、重点路段启动分流劝返,在景区达到满员后关闭前往景区的通道。
预约制度成为景区管理的刚性措施,“无预约不出游”逐步成为景区和游客的共识。“五一”期间,云南省“一部手机游云南”App新增“入园预约”功能,游客可在页面中选择景区后,提交个人信息完成预约。在广西,游客需要通过“广西文化和旅游厅”公众号、“广西游直通车”微信小程序办理网上预约购票。
周边游产品引导就近错峰出游
通过“本地人游本地”等旅游产品,本地游客们打开了认识家乡的另一个视角,体验当地历史文化,感知家乡新变化。
“五一”假期,省内近郊游、城市周边游、乡村生态游、短线自驾游成为旅游热点,各地推出各具特色的周边游、乡村游旅游产品,满足了游客的个性化、品质化、体验化需求。
在山东,各地推出赏花、采摘、登山、骑行等一批符合时令特色的文化和旅游产品。济南市“快乐泉城亲子游”,东营市“黄河入海我们回家”,潍坊市健康养生、研学修习等各具地方特色的文旅产品和旅游线路,实现多线路引流、多产品分流、分散式游览,丰富了游客旅游选择,分流了热点景区压力。
各具特色的乡村文化旅游活动也成为“五一”旅游热点。在河南,信阳鸡公山“狂欢龙虾节”,光山县“百花迎春”暨“盛世芍华”乡村文化旅游节,汝州市的“窑洞民俗村·王湾”“凉水泉·农乐园”,开封市黄河生态廊道示范带等乡村旅游活动吸引了大批市民前往观光休闲游览。
线上线下文旅活动带来多彩假期体验
据文化和旅游部统计,“五一”假期首日,全国A级旅游景区开放8498家,约占总数的70%。各地景区陆续开放运营并推出了丰富的文化和旅游活动,为游客带来多彩假期体验。
在湖南,各大景区捧出“非遗节目单”,通道县皇都侗文化村的民族体育竞技、侗族非遗乐器体验,桃源县桃花源景区的农家竹兜舞,吉首市矮寨奇观景区的“苗族四月八”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参与体验。
重庆美术馆举办了“重庆美术馆馆藏摄影作品展”“阻击——合川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主题艺术作品展”等展览;绣球花节、天竺牡丹节、红池坝杜鹃花节等活动在重庆市各地开展。
江苏通过新媒体、虚拟现实等方式,推出2120个线上赏景、看展、观演项目。“水韵江苏·又见美好”江苏人游江苏主题游活动,发布了30条省内“治愈系”精品旅游线路。曲艺进景区、非遗文化进景区、园林实景演出、欢乐游园会、迎接春天实景诗会、非遗线上展播等140多个线上线下活动,丰富了假日市场产品供给,满足了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