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4月27日讯 将知识产权、科学技术等“无形资产”变为“有形资产”,搭建起科技金融生态圈,让资金走进科技创新的急需之地。疫情发生以来,山东各地纷纷出台“科信贷”“成果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人才贷”等政策,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知识变“资本” 专利权质押护航企业发展
为让知识产权成为济南市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护航器,让中小微企业创新的种子不断结出硕果,济南出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资金资助政策。中小微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进行质押融资贷款,通过省市两级资助政策叠加,可将贷款基准利率利息、评估费等融资成本降低至零。今年一季度,济南为28家中小微企业办理质押融资8.42亿元。
山东晨阳新型碳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碳纤维、碳复合材料等制品的企业,受疫情影响,产品不能及时外销,购进原材料又需要大量资金。就在企业为资金链紧张而犯难时,济宁市场监管部门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对于专利质押融资,获得的贷款我们省财政给与基准利率60%的贴息补助,同时在企业进行专利质押等级评估中产生的费用给予50%的补贴。”济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科科长朱蕊介绍说。按照政策,山东晨阳新型碳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三项专利权质押,在农行取得2800万元贷款,并且两天之内顺利到位。
为人才企业持续“供血” 助力复工复产
为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日前,山东多家金融机构推出支持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或创新金融政策,积极上门对接企业,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山东华特磁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营范围超导磁、电磁、永磁机械设备和粉体材料分级设备、金属探测设备、除尘设备、粉碎设备、配套用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及相关配件的生产销售,其法定代表人2016年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获得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证书。按照新政策,该公司获得银行授信5000万元,并成功领取了1000万元“人才贷”。
无独有偶,济宁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济宁银保监分局联合印发《济宁市“人才贷”风险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推出“人才贷”业务。首笔金额360万元的“人才贷”贷款已于日前发放完毕,有效满足了企业融资需求,支持了企业复工复产。
科技+金融,擦出跨界“火花”
在自贸区烟台片区,各类基金、银行等金融机构加速布局,一大批专精特新、独角兽、瞪羚、隐形冠军、科技小巨人等优质企业集聚,“科技”与“金融”走在一起,碰撞出跨界“火花”。
今年一季度,烟台市“科信贷”“成果贷”备案情况数据显示,自贸区烟台片区1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1.06亿元,受惠企业数和发放贷款额均超过全市1/2。
自贸区烟台片区围绕科技、金融服务创新,在全市率先制定“1+5”金融政策支撑体系,集聚了7家自贸区支行,自贸区首笔跨境离岸直贷、首笔“单一窗口”电子汇总征税保函、首笔出口保理融资、首笔关税保证保险等一批“首字头”业务相继落地。政府、银行、保险机构齐发力,以“科信贷”“信保贷”“投保贷”等方式助力高成长性企业加快发展。尤其是在全市首创开展了“科信贷”市区联动业务,两级联动承担了70%的风险补偿,用政府增信降低金融机构风险顾虑。
高新技术企业和千帆计划企业是支撑引领青岛市产业发展的关键一环,也是青岛市产业创新、技术创新的主体,对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此,青岛市出台政策,加强对千帆企业“首投”“首贷”“首保”扶持,进一步完善孵化和天使投融资体系,对首次投资千帆企业的创投风投机构,按实际投资额的1%给予补助,年最高补助20万元。鼓励商业银行积极为千帆企业提供信贷服务,每新增1家贷款额超过100万元的千帆企业,给予银行1万元补助。
科技金融生态圈有了,便搭建起科技金融与产业互动的桥梁,让资金走进科技创新的急需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