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团脐十月尖
持蟹饮酒菊花天
每年的这个时节
很多人的餐桌上
一定少不了美味的螃蟹!
但要注意的是
螃蟹这个让人“欲罢不能”的美食
吃不对
那可是要肺里、脑子里长虫子的
重则一辈子留下后遗症!
4小伙生吃螃蟹,肺吸虫感染!
近日,28岁的小伙子骆某(化名)带着自己的好兄弟张某(化名)找到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寄生虫病诊治学组组长黄建荣主任医师,主动说他俩很有可能得了肺吸虫病。
原来,不久前,骆某、张某及几个儿时就玩在一块的朋友相约周末郊游浙江仙居,纷纷下到小溪里一起打闹,到处翻石头抓小螃蟹。抓了七八只螃蟹后,其中一个小伙突然提议,这里溪水清澈,没有污染,这些小螃蟹肯定鲜得很,于是四个人坐在溪边,把螃蟹分了,扯掉螃蟹脚和螃蟹壳生吃了下去,“果真鲜嫩!”四个人吃完还意犹未尽。
没过几天,除了骆某和张某,另外两个小伙开始发热、咳嗽、肚子痛,到当地医院当肠胃炎治疗了几天后还是没好转,后经寄生虫检测后为肺吸虫感染。
什么事情都没有的骆某和张某得知其他两位朋友因为拉肚子进医院还被查出有虫子,还开玩笑地说他们抵抗力真弱。结果没过几天,骆某和张某也陆续出现了反复发热、腹痛、咳嗽、拉肚子症状,有了朋友的就医经历,骆某和张某暗想自己肯定也中招了!
于是,骆某与张某两个“难兄难弟”出现在了浙大一院感染病科,并且“自招”得了肺吸虫病,于是黄建荣以怀疑寄生虫感染收治了骆某与张某。
△肺吸虫感染后的肺部团块影和颅内软化灶。
果然,经过寄生虫检测,两人均为卫氏肺吸虫抗体阳性,均在腹部和肺部发现肺吸虫,骆某更是在脑子里发现肺吸虫囊性灶,比较严重。幸好两人发现及时,并且就医及时,经过药物治疗后康复出院,没有留下后遗症。
肺吸虫的感染途径
虫卵期:在水里
婴幼儿期(毛蚴):侵入川卷螺中发育
青少年期(囊蚴):侵入淡水蟹和蝲蛄
成年期(肺吸虫):寄生在犬、猫、猪和野生动物体内
其实,真正有危害的是囊蚴,就是青少年期的肺吸虫,人在进食未经煮熟的带有囊蚴的淡水蟹或蝲蛄,或食用半熟的被囊蚴感染的野生动物肉,或生饮被囊蚴污染的溪水后,囊蚴通过口腔进入身体,在胃和十二指肠内囊蚴破裂,幼虫脱出并穿过肠壁进入腹腔,穿过横膈入胸腔和肺,在肺内发育为成虫,还可寄生于多种组织器官,如脑、脊髓、胃肠道、腹腔和皮下组织等,产生相应症状,严重时会造成不可逆的后遗症。
改变生食习惯,远离肺吸虫病
看完骆某四兄弟的遭遇,很多人会暗自庆幸还好没吃过生螃蟹,但注意了!醉蟹也是生食,经过酒泡一下根本就不能杀死肺吸虫,所以吃醉蟹有感染风险。另外,还有别乱喝看似清澈的溪水,说不定被污染,也有感染可能性。但也不要害怕,经过高温煮沸后,肺吸虫可以被完全杀死。
螃蟹味道鲜美
营养丰富
是很多人的喜食佳品
关于螃蟹,哪些谣言不可信?
应该怎么挑选?
哪些部位不能吃?
戳图学习
↓↓↓
不是要吓唬你:
鱼类、肉类中有寄生虫并非新鲜事
吃法不对,会让你吃下很多虫!
↓↓↓
一只福寿螺
可能藏着6000条寄生虫
福寿螺带有多种寄生虫,一只福寿螺中就多达3000到6000条。食用福寿螺,必须经过100摄氏度的高温彻底煮透。
黄鳝没熟千万别吃
颚口线虫会钻进眼睛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显微镜下,不管家养还是野生黄鳝,都有颚口线虫。当人吃了带颚口线虫幼虫的鱼类,它会像无头苍蝇在人体内乱窜。进入眼睛可致失明,进入大脑还可能致命!不过,只要达到沸水温度,煮熟煮透,颚口线虫就会死亡。
淡水鱼生鱼片有肝吸虫
吃完肝脏上或长万条虫
广西一名男子,常吃淡水鱼生鱼片,肝脏上长了上百条瓜子仁状的虫子,它们就是通过生吃淡水鱼进入人体的!有的病人肝脏上甚至有上万条虫子!但只要加热超过90摄氏度,几秒钟肝吸虫就会死亡。
吃“三分熟”牛排
长出1米多绦虫
牛带绦虫是人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寄生虫,成虫为乳白色,扁平状,分为一节一节的。牛带绦虫很长,最长的可达4-8米。
为了确保安全,吃牛排还是选择全熟的吧,如果要追求口感,在保证采购和加工过程安全的前提下,至少也要七成熟。
羊肉没涮熟
可能感染弓形虫
几乎所有哺乳动物和鸟类都可以传染弓形虫,而且感染几率很高。
人的传染源主要来自于这些动物的肉类,比如涮牛羊肉的温度不够、时间过短、吃生肉、切肉案板被污染、未消毒的感染的牛羊奶等等。
小伙爱吃田螺
体内取出4条虫
贵州遵义市桐梓县一名青年,天天晚上都要吃一盘田螺,渐渐的他的眼白、皮肤都呈现出淡绿色,并且腹痛。医生最终从他的胆总管里取出4条长约10mm、宽约8mm的肝片形吸虫。
荸荠别用嘴啃皮
可能感染姜片虫
荸荠容易感染水中常见寄生虫,如果没有清洗就吃,附着于上的姜片虫囊蚴就有可能进入人体。
寄生虫主要聚集在荸荠皮上,吃荸荠要充分浸泡后清洗,用开水烫,再削皮吃。不要用牙齿啃皮。把荸荠煮熟或者做菜吃,更让人放心。
生蟹不要吃,生水不要喝
醉蟹也要注意!
远离肺吸虫!
转发!让更多人知道
健康吃螃蟹!
来源:杭州日报、浙大一院、@人民日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