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一个春意盎然的时节,我们迎来了这个饱含传统意义的节日。
这一天,我们追思和感恩已故的亲友,因为他们曾经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一支白菊,三次鞠躬,寄托对逝者的追思,也让生者领悟生命的意义。
这一天,我们缅怀和感恩逝去的先烈,因为他们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坚强脊梁。为他们呈送一束鲜花,献上一份敬仰,告慰先烈在天之灵,更要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安定生活。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我市所有公墓暂停群众现场祭扫活动,倡导以网上祭扫、撰文祭祀、家庭追思等方式寄托哀思,在一次次的祭奠,一次次的追思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祭扫方式的变化,更真切地体悟到了对文明祭祀的传承。的确,与前几年求热闹讲排场的不文明祭祀方式相比,近几年,寄情于鲜花、网络等低碳环保的祭祀方式日益深入人心,从原来的重形式到现在的重内涵,清明节逐渐回归了清明,其蕴含的文化内涵也愈来愈得到彰显。
对每个人来说,祭祀,这种仪式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也是一种神圣的生命交流。它昭示着血缘的传承,生命的延续,更是人文精神和文明素养的传递。此前不够文明的祭奠方式,不只意味着“白色浪费”,无法很好地传承清明节的内涵,同时也蕴涵着社会风险和损害。眼下,人们更习惯和倾向于用公祭悼念、家庭追思、网上祭故人等现代祭扫方式表达追思之情。不仅如此,绿色殡葬理念也开始被更多的民众所接受,人们转变观念,选择海葬、树葬、花葬等绿色环保的丧葬形式。虽然形式简化了,但其中蕴含的内涵和文明却日渐厚重。
不止是文明的传承。在所有中国传统节日中,清明节是除春节和中秋节这两个具有“欢乐团圆”主题的节日以外的,唯一一个表达团圆却不以欢乐为主题的凝重节日。它凝聚着人们对于生死问题的深刻思考,而珍爱生命与慎终追远便是深刻思考后所获得的答案。
我们祭奠祖先,感受自己家族的血脉传承。我们缅怀先烈,感恩整个民族的厚重历史。通过这种形式,“珍爱生命”这样一个最原始却最本真的清明节内涵也深深地刻印在人们的脑海和内心。
珍爱生命,是为了更好地传承责任。回顾中华民族发展史,这的确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但我们也从不缺少有真正骨气和勇气的英烈。他们用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历史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先辈给予我们奋进的力量,先烈给予我们坚持的动力。追昔抚今,我们要更加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安定生活,履行每个人对自己、对社会、对未来的责任,传承好先烈“馈赠”给我们的不灭的思想和精神,脚踏实地、向着春天,一步一个脚印地在人生长河中实现自身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