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蓬莱国际机场T2航站楼正式开工建设,紧接着,下午我市又召开空港新区建设现场办公会,讨论和推进烟台空港新区的规划与建设。可以说,烟台空港新区的开发即将进入提速发展的快车道。
对烟台而言,发展空港经济是一个必须抓住和用好的机遇。纵观国内外实力较强的知名城市,无不在空港经济发展方面起步早、发展快。烟台要在新一轮改革发展大潮中,继续走在前列,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抓手”,空港经济就是这样一个新“支点”。
作为我市重点规划建设的九大片区之一,空港新区位于开发区西侧,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将依托烟台蓬莱国际机场的辐射带动,大力发展临空经济,区内有龙烟铁路、环渤海高铁和规划中的轨交4号线等,是集“一空三铁、三高六快、多式联运、多维协同”于一体的交通枢纽。
我们相信,随着机场二期的扩建、空港新区规划和建设的推进,烟台空港经济正蓄势提速。
机场大,空港才能强,以机场为原点,形成综合交通枢纽,空港经济的发展就有了依托和载体。
烟台蓬莱国际机场这几年的跨越式发展已然为空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山东省三大枢纽机场之一、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去年,蓬莱国际机场的旅客吞吐量达到1005.3万人次,成为内地第39家旅客吞吐量过千万的机场,货邮吞吐量达到5.7万吨、增长10.9%,航班起降8.6万架次、增长14.5%,与75个国际地区及国内城市通航,开通航线175条,运营航空公司34家,正在形成“面向日韩、贯通南北、连接西北、辐射西南”的航线网络格局。新开工的机场二期工程预计2030年旅客吞吐量达23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0万吨、起降17万架次,成为东北亚地区的重要国际航空枢纽。
伴随着机场吞吐量的增加、航线的密集和机场二期的扩建,蓬莱国际机场正在从“城市的机场”发展为“机场的城市”,机场的辐射带动力昭示的正是烟台大有可为的临空经济。
不只是机场,在烟台中心城区的西部,从机场到综合交通枢纽的布局也早已铺开。烟台空港新区拥有龙烟铁路、潍烟高铁、规划中的轨道交通线以及3条高速公路,集成了空、海、铁、公等多维联动的交通体系,可以实现机场、高铁、城轨、高速公路等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无缝衔接,可以为发展临空经济提供完善的机场立体化综合交通服务。
当然,临空经济的发展仅仅有综合交通枢纽还远远不够,更多政策红利的加持,无疑为烟台空港经济的发展插上了“翅膀”。
蓬莱国际机场周边布局有自贸区烟台片区、中韩(烟台)产业园、保税港区、国际招商产业园、八角湾中央创新区等多个功能区,政策优势叠加,产业基础深厚,将为空港新区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发展空港经济,不仅是一座城市的必然选择,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指出,到2035年,我国人均出行次数超过1次,机场旅客吞吐量将到达30亿人次,规模成为全球第一。
此种情势下,利用机场作为核心动力,打造临空经济区,已成为各个城市的不二选择。
烟台,这座始终走在开放发展前沿的城市,当然不会也不能放过发展临空经济的重大机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市空港经济发展还有一些不足和短板。
首先,烟台机场的枢纽能级与城市发展水平不匹配。根据2018年排名前40位机场的客货运及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客货运排名均值与相对城市GDP排名之差),烟台机场能级与城市能级匹配度较低,也就是说,烟台蓬莱国际机场的发展低于城市发展水平,这就不利于临港产业的发展壮大和空港经济的发展。
其次,眼下,烟台机场的客货运规模与同处环渤海经济圈的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客运量约为青岛流亭机场的1/4,货运量约为天津滨海机场的1/5,而且典型的空运高附加值货物量少,货源也不稳定。而纵览国内外空港经济发展走在前列的城市,可以发现,机场客货运不仅规模巨大、结构优质、本地货源的支撑力也足够强大。
另外,资源的整合能力不够强。当前,烟台蓬莱国际机场与开发区、自贸区、港口、物流园区等功能区存在脱节,空间狭小、功能单一、资源有限,与全国重点空港的差距较为明显。
怎样补上这些“短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内一些临空经济发展较为领先的城市的做法值得借鉴。
武汉在2008年提出临空经济区概念,重点发展航空运输、航空物流、临空型高新技术等三大主导产业。相关数据显示,未来5-10年,武汉将形成中部地区临空经济的枢纽地位,辐射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发展。
郑州是“火车拉来的城市”,现在又因为机场迎来了新的崛起机会。2013年3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这是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按照“一城五区”的规划,由核心区、主体区和带动辐射区三大部分组成。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会成为郑州市经济发展的新板块和中原经济区的龙头。
有差距意味着有空间,与空港经济、空港产业发展较为领先的城市相比,烟台的确起步晚,但也从另一方面表明,烟台发展空港经济的空间巨大、潜力巨大。
一个不可辩驳的事实是,建设空港新区是顺应空港发展趋势、促进烟台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眼下,我市紧锣密鼓地布局和推动空港新区建设,就是要把握航空经济发展战略机遇,进一步提升空港在区域交通体系中的枢纽地位,增强集聚全球资源能力,同时,依托空港配置服务的平台功能,促进临空产业集聚,打造新兴经济增长极,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
我们也可以预见,随着空港新区的开发建设,不仅能够带动中心城市西片区整体发展,而且有利于加快中心城市向西连接,形成与中心城市各大区块功能互补、融合互动的区域发展格局。
前景美好,方向笃定,烟台空港经济的发展到底应该怎样布局?朝着哪些方面使劲?
临空经济的发展首要的依托就是完善的综合交通枢纽。昨天,机场二期扩建启动,迈出了我市发展临空经济的重要步伐,接下来,我们要全力推进机场二期扩建工程,着力提升空港辐射服务范围、客货中转效率、集疏运能力,同时,还要大力整合空港、海港、保税港及铁路枢纽站等基础优势,打造陆海空多式联运、无缝衔接的综合客货运枢纽,建设成为东北亚航空物流中心和烟台现代化立体式综合交通的重要节点,为我市空港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交通支撑。
机场,是一个现代城市的必备功能,是城市融入全球发展大局,参与国际交往的“翅膀”,烟台发展空港经济的首要选择就是要依托机场打造一个对外开放门户。所以,在空港新区的建设中,要大力开拓和完善国际航线网络,加快自贸片区和综合保税区建设,发挥空港作为国际口岸的功能作用,将其打造成为烟台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和窗口。
从国内外实践经验看,空港经济的本质是依托大型枢纽机场,发挥综合交通枢纽所在地的高端客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快捷便利优势,引导形成具有临空指向性的上下游产业集聚,促使资本、技术、人力等全球高端生产要素在机场周边集聚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烟台要发展空港经济,也要注意发挥航空运输对技术、资金、人才、产业的强大聚集效应,形成保税物流、通用航空、电子商务和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型产业集群,打造属于烟台的临空产业基地。
空港经济虽然不是一个新事物,但已然成为一种新趋势,成为各地开展区域经济建设的“香饽饽”。烟台也要立足建设“改革试验新区”,积极争取和用好上级在空港建设、口岸管理、保税物流等各方面的政策,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打造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和创新创业的活力新区。
当然,建设空港新区、发展空港经济的最终目的,是要建设一个生态品质新城。烟台要依托空港经济的辐射带动力,形成集空港、产业、居住、生态、办公、商务等功能为一体的产业集聚区和居民居住区,打造具有较高品质的国际化、生态化、特色化空港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