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讯“最长,连轴工作30小时;最累,扒几口饭躺在冰冷、潮湿的工地就能睡着!”谈起跨界参与雷神山医院建设的紧张日子,中国人寿武汉市分公司80后小伙子李洪望满脸的自豪,“以后在任何地方,听到别人谈起雷神山医院,我一定会特别骄傲。因为在这里我当过建筑工人,流淌过汗水”。
出征雷神山,国寿小伙伴跨界当最美建筑工
“因建设治疗新冠肺炎疫情专项应急工程需要,现紧急征调李洪望同志支援武汉雷神山项目,请带好办公用品、衣物等,做好连续作战准备,不讲任何条件,务必于2月8日24时前赶到武汉市江夏区雷神山医院项目!”正月十四晚,李洪望微信里接到中建三局雷神山医院项目建设指挥部的紧急“征调令”。
元宵节一大早,他拎上几套换洗的衣服,从位于武汉市汉阳区桥机嘉园的家中出发,骑了一辆共享单车赶到项目部指定的集合点,然后乘坐他们租来的车赶往位于武汉江夏的工地现场。
李洪望说,自己参建雷神山医院十分偶然。头一天,看到一位参建的熟人发朋友圈得知,工地上非常缺人手、急需志愿者支援,他没一丝犹豫当即报名申请,一天后就得到指挥部的“征调令”。
跟同龄人一样,李洪望是独生子。在这之前,他也曾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读书、求学,从没做过繁重的苦力活。不幸的是,在他18岁那年,妈妈因病去世;前年,和他相依为命的父亲又因病离开了这个世界。
“我还没有结婚,没女朋友,无牵无挂。”李洪望说,出发前,他就给几个朋友和公司的领导发了条微信,告诉他们,“我要去前线了,支援雷神山医院建设”,领导叮嘱他一定要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就这样,原本中国人寿武汉分公司收展直属一部的80后小伙子临时当起最美的“建筑工”。
与时间赛跑,为赶工曾连轴转干满30小时
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6天时间里,雷神山医院的规划总建筑面积3次增加,从5万平方米增加到7.99万平方米,床位从1300张增加至1600张,总体规模超过2个火神山医院,但工期却与火神山相当,这背后饱含着千百普通人的艰苦付出。
李洪望所在的突击队小组共有30名队员。面对工期紧张、材料紧张、协调工作量大的情况,为了争取用最快速度将设备安装到位,李洪望和他的同事们每天仅仅休息4-5个小时。大多数时候,他们洗漱完躺下,已经是凌晨1点过了。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是常态,他记得有天吃午饭时,他和几个同事实在太困,直接几口扒完饭,抓紧时间躺在冰冷、潮湿的工地上,美美地打了会盹。还有一次是连班,他和同伴从第一天早上7点到第二天下午1点连续工作了30个小时,人都累到散了架。
许个心愿,早一天干完病人就早一天入住
除了协调等各种繁琐的工作,李洪望本人主要负责板房搭建工作。由于春节期间临时备货,型号不齐是现实问题,各厂家生产的板房规格型号都有差异,这些差异看似只是厘米级,但当几百个集装箱拼接起来后,误差将达到几米。因此搭建工作对于精度的要求格外高,李洪望和同伴们必须严格对照图纸进行操作,容不得一点误差,速度、准确性必须兼顾。
李洪望说,因为离工地近百米之外的一期投入使用的病房已经开始陆续接收病人,他们每天工作戴着口罩,穿着防护服。当时武汉下了一场雪,天气很冷,但穿上防护服干着繁重的体力活,很快他全身的衣服都汗湿了。搭建板房时,他们有时还只能趴着干活,蹲都不能蹲。尽管困难重重,大家却毫无怨言,此时,所有人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早一天干完,病人就早一天入住。
2月15日,李洪望所在突击队负责建设的病区顺利交付使用。完工后,在通过身体检查后,他回到社区第一时间作了报备,然后将自己关在家里进行了14天的自行隔离。
回家后,李洪望总是想起雷神山医院工地彻夜不眠的灯火和那些和衣而卧的工友们,“作为一名驰援者,能为国家战胜疫情点一盏灯,架设一根管,就是我这辈子最骄傲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