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电服装企业转产防护服和口罩、酒厂转产消毒酒精、烧碱厂改做消毒液……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的“战争”中,工业大省山东作为“粮草重地”,政府连夜审批,企业加班转产,一场大规模企业转产行动在全省迅速展开。
万众一心克时艰,团结协作保生产
2月26日,在山东舒朗服装服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首批1万件民用防护服缝合完毕甫一下线,就在烟台装车迅速运往武汉。
而在一个月前,谁也不会想到这家大型时装企业会转产防护服。在集团新成立的舒朗医疗公司车间,一排崭新的封条机高速运转,为防护服缝合处贴条密封。舒朗集团董事长吴健民说:“这些设备都是从韩国紧急订购的。我们依托集团成熟的生产能力,通过技术改造快速展开防护服生产,为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物资支持。”
“最后一粒米做军粮,最后一尺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抗战时期,山东沂蒙老区人民一个个支前故事感人肺腑。
而在抗“疫”关键期,山东的时装厂、医用材料公司转产防护服;牛仔裤厂、内衣厂、装备制造厂转产口罩;粮食酒厂转产消毒酒精,烧碱厂改做消毒液……一个多月来,山东各地各类企业使出浑身解数,全力支援医疗防护物资保障。
山东富山集团有限公司工人们在加紧生产口罩。
没有机器设备,就用人工替代。位于山东临朐县的富山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在内衣领域深耕多年的企业。但为了抗击疫情,公司决定紧急转产口罩。“现在公司每天能生产4000多只口罩,过几天新设备到厂后,日产能将达到8万只。”富山集团有限公司车间里,由于部分设备尚未到货,工人们先暂用手工缝制代替部分机器生产。
没有医用酒精,就用粮食酒精替代。为紧急提供疫情防控紧缺的消毒酒精,中裕食品有限公司利用现有的特级食用酒精生产线,转向生产75度消毒酒精,预期产量每天可生产300多吨,现在每天能达到100多吨。
短短一个月,山东口罩产量提升3倍多,医用防护服产量提升6倍多。
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没困难
困难时时有,难不住山东有担当的企业。从选址、办证、调运设备与原料、安装、消毒,到首件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样品下线,位于山东威海的迪尚集团有限公司仅仅用了一天。
2月9日,迪尚决定利用服装生产经验和人才优势,转产医用防护服。2月10日下午,拥有5条生产线的迪尚新工厂即下线第一件医用防护服样品。集团董事长朱立华说:“如此快速落地生产,离不开政府鼎力支持,展现出我们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努力。”
迪尚集团工人在生产车间忙碌工作。
为了迪尚医用防护服工厂尽快投产,威海当地政府各部门“点对点”服务,协助企业快速办理营业执照、协调厂房和电力配套等。到22日,迪尚集团已经有8条防护服生产线,24小时连续生产。
办执照,政府连夜审核审批;缺厂房,政府帮忙紧急协调;缺资金银行第一时间提供贷款;缺技术工人,企业间互帮互助……在企业转产大行动中,各界齐心协力,众志成城。
战“疫”之中,只有“兄弟”,他们全力相助。1月29日晚,具有国标无菌防护服生产资质的枣庄康力医疗公司,因缺乏封条机设备无法放量生产,经工信部门紧急调度,潍坊梦楚、日照太阳鸟、菏泽朱氏的3位企业家从自己车间里临时拆卸5台,当天夜里就将11台机器运达康力公司,无偿借用给平日的竞争对手。
战“疫”之中,不分你我,他们“共享员工”,形成“联合部队”。当威高医用材料公司新上防护服生产项目时,在技术工人和技术工艺上遇到困难。当地政府获知后紧急协调,迪尚集团迅速组建30多位技术骨干组成的志愿者团队,不计报酬,到威高医用材料公司上班。
只要人民需要,企业不讲条件
“刚开始转产的时候,是不计成本的。我们用缝纫机做的口罩,成本每只在4.5元左右,但对外供应的价格只有3元。想到300个口罩就能支持一个小微企业复工,我们坚持了下来。”山东海思堡服装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学强说。
山东海思堡服装服饰有限公司近期转产口罩,图为工人们在车间加班加点制作口罩。
由于转产初期员工不熟练、部分原材料涨价等原因,不少转产企业在亏损运营新生产线。山东永芳日用品有限公司、山东鑫瑞娜家纺有限公司等企业负责人表示,“先干再说”“还没来得及具体核算收益情况”“差不多能收回成本”“赔本也要干”,语气中透露出的更多是急迫和责任感。
“转产肯定会带来经济损失,但越是危急关头越要体现企业的责任担当。”山东向尚服饰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红梅说,只要国家需要,我们就开足马力生产。
各级政府部门也在采取多种措施,尽可能保障企业利益。山东省人大常委会2月13日表决通过关于依法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定,对企业按照政府指令性计划生产而造成过剩的重点医疗防护物资,明确予以兜底采购收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