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烟台市坚持以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为主线,以“优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机制”为抓手,探索出“全覆盖、全方位、全融入、全规范”的行政执法监督新模式,全市行政执法质量和水平显著提升。
高点定位、统筹推进
行政执法监督实现“全覆盖”
实现执法部门全覆盖。坚持把行政执法监督作为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的“基石工程”、各级行政执法部门“一把手工程”,维护群众权益的“民心工程”,扎实推进、稳步落实。通过规范性文件审查、会签等方式,将“三项制度”有关要求明确到执法部门文件中,促进“三项制度”在各级行政执法部门的落实。
实现执法领域全覆盖。除了在行政处罚、许可等领域推行外,率先在全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领域和河长制、湖长制领域全面推行“三项制度”,拓宽行政执法监督新领域。
实现考核督导全覆盖。将“三项制度”推行情况列入《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督查项目和政府督查计划,列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指标,构建起考核督导常态化、规范化、刚性化的长效机制。
规范程序、创新方式
行政执法监督实现“全方位”
全方位规范交叉执法检查。针对市直部门组织全市交叉执法检查的需求,规范交叉检查、线索移送、信息共享等工作机制。多次督导卫生、市场监管等部门组织交叉执法检查,有效解决行政执法检查“不深不透”的问题。
全方位夯实执法监督基础。主动深入县级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等部门,检查“三项制度”落实情况,指导解决存在问题。将牟平、蓬莱确定为全面推行“三项制度”示范点,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行政执法监督样板工程。
全方位探索“伴随式”执法监督方式。以实时监督具体行政执法行为、保障重大执法活动开展为目标,采取督察人员跟随参加行政执法检查的方式,进行全程跟踪监督和评价总结。先后围绕成品油市场监督检查、网约车经营企业联合检查等重点执法工作,组织“伴随式”执法监督,现场纠正行政执法不当行为,发现普遍性问题及时督导落实。去年全市行政应诉案件数量同比大量减少。
拓宽渠道、延伸触角
行政执法监督实现“全融入”
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参与监督的作用。在全市不同领域筛选出20家民营企业,设立行政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建立联系交流机制,定期收集对行政执法监督、行业治理等热点难点问题的反馈情况,有针对性地改进,增强行政执法监督的实效,提升广大企业对依法行政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充分发挥社会个体参与监督的作用。聘请30名社会监督员,参与“伴随式”执法,打通了行政执法监督“神经末梢”。设立群众投诉举报热线和邮箱,累计解答群众征询125条,做到条条有落实,件件有回复。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参与监督的作用。建立健全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协调机制,邀请媒体记者参与执法监督,整改情况请媒体公开,倒逼行政执法机关依法行政。
加强指导、强化保障
行政执法监督实现“全规范”
围绕制度规范化建设综合施策。坚持“一次清理”明职责,开展行政执法主体清理,严控行政执法权力行使。坚持“一张清单”理职权,准确梳理部门权责事项,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坚持“一个平台”促监管,用好行政处罚与行政强制权力网络运行系统,构建行政执法监督“互联网+”体系。
围绕队伍规范化建设重点推进。依托“法治教育网”开展网络培训,依托高校资源组织脱产研修,依托市委市政府法律顾问单位举办专题讲座,年均培训行政执法人员6800余人次。按要求组织各级各部门配齐配强法制审核人员,建立市级数据库,对市直部门228名法制审核人员建档管理,2018年以来新增市直法制审核人员31名。
围绕装备规范化建设精准发力。结合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要求,积极协调财政部门,督导市直行政执法部门,配备各类音像记录设备,有效解决行政执法取证难、送达难的问题。规范完善执法记录仪使用标准,指导公安、交通、农业、生态环境等部门建立了专门的视音频管理系统,实现了当事人、执法人员权利的双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