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烟台新闻资讯

这支服务队真“解渴” 省乡村振兴驻栖霞亭口服务队兴修水利缓解旱情

“这支省里来的服务队真‘解渴’!。”在栖霞市亭口镇,不少老百姓这样感叹到。

亭口镇地处胶东屋脊,地无三亩平,三年两旱情。去年9月,服务队受省委指派进驻,服务自衣家村向外辐射的8个村片区。一年来,服务队找水打井、修整水库、整体布局水利设施。目前,共投入资金400余万元,彻底改变了片区百姓数百年来靠天吃饭的状况。

找水打井

解果农燃眉之急

“山林、果树枯萎随处可见,更有果农忍痛断枝保树,非常痛心。”省乡村振兴驻栖霞亭口服务队队长、省海洋与渔业执法监察局政委孙华这样形容初到亭口镇的样子。

面对旱情,服务队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把找水打井放在优先位置,联合多方力量,争取以最大力度、最快速度解决老百姓的生存、生产用水问题。在栖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服务队与亭口镇党委政府一道,查实情、定规划,与栖霞市水利部门研究对策、制定方案。他们跑省城、找专家,当地自然资源部门也主动帮助协调。很快,省里找水专家走进了亭口的大山,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院长常洪华率队实地勘查,并无偿援助30万元资金用于抗旱打井;省著名水文地质专家、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院长吉孟瑞也带队实地指导勘查,先后派出四批次找水队伍,摸水脉,定井位,同时,为复兴村无偿援助打井。省地矿工程集团为找水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支援衣家村打出两眼机井。

力量在激情中凝聚。随着找水打井工作的逐步展开,高山无水的困境渐被打破。省地矿三院专家在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水源走向踪迹难觅的复兴村山上,硬是凭着过硬的技术与超人的胆识,断水脉,定井位,打出了一眼大水量、高水质的好井。“打井过程中,有十几个村民一直守候在现场,累了就坐着马扎歇歇,出水的时候老百姓都拍手叫好,有的还唱起歌来。”服务队队员刘义明说。

旱情肆虐,部分村民吃水困难。服务队立即与当地水利部门协商,栖霞市水务局立即启动绿色通道,急事特办。一台台钻机加班加点,很快,8眼饮用水井成功出水,并都配上了带有自动净水功能的饮水设备。现在,服务片区的8个村,村村喝上了清澈安全的放心水。用于灌溉的10眼水井亦如定海神针分布在山林之间。面对58年一遇的旱情,村里的樱桃树不但没有减产,反而较去年增产增收2成以上。

高峡出平湖

果农展笑颜

鉴于平时水资源储备不足是旱情难以应对的重要原因,服务队成员与亭口镇政府工作人员一起,对8个村的水利设施逐一排查,决定利用大旱时机,对所有水库池塘全方位开展修建、清淤、扩容工程。

东安村深山处,有一座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小型水库,经过40多年的淤积,库容量仅余三分之一。服务队与村党支部动员全村劳动力,全部投入到清淤扩容的劳动中。一时间,农民的号子再度响起,机器轰鸣不息,20天的时间,一座长约150米,宽约60米的高峡平湖焕然呈现,在四面樱红叶绿的环绕中,为美丽的乡村再添一景。

衣家村大水库,在半山腰上,两侧为刀劈斧削的陡崖,山高沟深,雨季易形成山洪,一度成为村庄的隐患。服务队请来相关专家进行勘查论证,协调栖霞市农业农村局,建塘拦洪蓄水,除隐患,解旱情。现在一座水面达4000平方米的高标准规范化水库,如一亭亭玉立的处子,映衬在衣家村群山之间。

最热闹的要数小马家的水塘扩容。小马家水塘怀抱泉眼,经年清水充盈,被村民奉为村里的聚宝盆。一听说要整修扩容水塘,村民们马上沸腾起来,全村除了三个躺在床上老人外,男女老少全上阵。“村里在塘坝上建起了工棚,年纪大的妇女则负责端水送饭,年龄相对小的妇女则同男人一样扛石抹浆。一些已在城市生活的村里人,自发回乡捐钱捐物……”服务队队员刘玉国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仍然难掩感动。今年雨季虽然降水很少,但走在旁边的大路上依然可见到,扩容了4倍的水塘盈润清澈,如一面嵌在大地上的明镜,与蓝天交相辉映。

一年来,共清淤、整修扩建水库池塘8座,新建水塘3座,库容量增加12万余立方米。库容蓄满后,基本保障片区的农田灌溉需要,笑颜重新回到果农脸上。

打造农业灌溉

现代模式

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节约利用,是农业水利建设的根本。服务队将片区村庄管网统筹布局,做到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兼顾,水资源贫富不均的村庄,可以做到资源的有偿共享。

服务队调查发现,微喷灌溉是水果产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服务队多次找到经营微喷产业的兴霖水利合作社负责人沟通协调,以不同的形式将微喷灌溉引入服务片区。各村成立一滴水合作社,动员村民以投资入股的形式加入,解决集体资金不足的问题。公司则做到主管到田头,家家有接口,随时投资入网随时受益。同时,合作社还根据农田果树的需要,通过科学配比将肥料融入微喷链条,实行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一次完成,省工省钱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目前,有4个村已经实施并享受到了现代农业灌溉的好处。

今年,柳夼村的樱桃试验园引入微喷灌溉模式,当年使用当年受益。村党支部书记李田本高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用以前的方式灌溉,负责浇地的农民累死累活脱不开身,现在早上到地里开关一打开,你就去干别的活就行,科学配方的肥料也一起送到田里,一个人可干三个人的活,省下的工钱不算,单是我这片樱桃试验园一年就可节省水费2万多元。”

放鱼养水

蓄集乡村旅游财富

为充分利用水源、保护水域生态、发展乡村旅游垂钓项目,服务队协调烟台市海洋发展与渔业局为适合投放鱼苗的小马家村、复兴村水塘各投放花白鲢鱼苗1500余尾,总计3000余尾,每尾鱼约1斤重。

12月9日清晨,尽管气温较低,小马家水塘旁却人头攒动。当老百姓看到带着“活鱼快运”标牌的红色卡车朝水塘驶来时,都不由得挥手欢迎。服务队副队长王又磊与村党支部书记马永强一起接过从车上捞起的第一斗鱼,将真诚的祈福和美好的祝愿,随着这一斗鱼一起投放到今年盛夏由村民自己清淤的水塘中。岸边驻足的百姓脸上笑容满溢,踊跃上前投放鱼苗,体会用自己的劳动播种希望的幸福。

复兴村由于地处山区腹地,通往山顶水库只有一条宽度不足4米的山路,弯道多而急,卡车无法直接运鱼上山。村民在党支部书记马玉军的组织下,拿出家中的储水桶,将鱼苗先装到桶里,再用三轮车运到山上,村里出动3辆三轮车18只水桶往返12趟,一直忙活了3个小时,终于将鱼苗全数安全投入水库。

此次放鱼,可吸引外来游客来此垂钓,发展乡村旅游。农民不仅解决了用水难题,又有了致富的奔头,真正“解渴”了。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18878037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8967453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