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烟台新闻资讯

[礼赞建设者]67载初心不改,奋斗的烟建人在路上

70年峥嵘岁月,70年春风化雨,烟台始终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节拍。紧随共和国的诞生而诞生的烟建集团有限公司,67年来一路奋斗、一路探索,在求索与创新的交织辉映中破旧立新、坚韧前行。从国家建设到国际化经营,从传统主业到转型升级,烟建集团走出了一条跨越发展、创新发展之路,目前已发展成为集国内外工程总承包、房地产开发、资本运营等业务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企业集团。67年来,烟建集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奋战在城乡建设一线,始终坚持走质量、品牌兴业之路,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用一座座无愧于时代和社会之精品工程,以筑梦家国的情怀,树立起烟建的卓越品牌。

正如烟建集团董事长唐波所说:“‘为顾客提供优质的建筑产品和服务,满足员工对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持续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是烟建集团的企业使命,这一使命决定了烟建人奋斗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心怀感恩,积极履责,为整个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贡献力量。面对未来,我们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履责、再创佳绩,努力成长为顾客高度信赖、政府高度信任、社会高度认可的优秀企业。”

重任在肩身先垂范,他们用忠诚与奉献创树“烟建”品牌

只要没有特殊情况,烟建集团十公司总经理王岩峰每天早上7点45分,都会参加公司的早会,19年来雷打不动。“做人要求真务实,做事要实事求是,干工程千万不能弄虚作假。”这是他对徒弟的要求,也是对自己的要求。从入职时的技术员,到如今的基层单位负责人,在烟建集团工作的29年里,王岩峰无论在什么岗位,始终亲力亲为,一丝不苟,不仅参与了多个重大工程的建设,也见证了烟建集团十公司的快速发展:烟台世贸中心—会展中心工程于2007年获得“鲁班奖”, 烟台文化中心工程获得“中国钢结构金奖”,烟台火车站站房工程获得“国优奖”,蓬莱国际机场获得“国优奖”,烟台万华PO/AE一体化项目丙烯酸及酯工程获“鲁班奖”。近10年来,烟建集团十公司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经营地域不断扩大,业务领域日趋多元。

从1990年进入烟建集团工作至今,烟建集团五公司总经理于照国,无论是早年作为宫家岛水厂扩建项目技术负责人,啃下奥地利贷款方的报价结算,赢得各方口碑;还是担任500供热一期主管网工程项目经理,每天凌晨顶着刚泛鱼肚白的天色爬上山现场勘测,直到第二天凌晨才结束工作,他始终秉持着精细化管理,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特别是在负责开发区喜来登大酒店和花园小区工程施工时,面对突如其来的“用工荒”和原材料涨价,于照国充分考虑合同主体双方的责、权、利,反复推敲工期、精细计算用量,不但实现项目按期交付,更赢得了“国家优质工程奖”、“华东片区六省一市示范样板工程奖”等一系列闪亮的奖杯。

作为烟台市较早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企业,烟建集团紧跟国家宏观政策,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海外市场形成了以国际工程承包、国际房地产、国际贸易为主的产业格局,实现了由海外业务“参与者”到“领跑者”的跨越式发展。如今,烟建集团已在18个国家设立了海外公司和办事机构,完成了在全球四大洲的战略部署。作为烟建国际的执行董事,于春洋是领导,更是“政委”:“700多名员工分处世界各地,既要关注烟建集团海外工程的质量和进度,更要关心员工的所思所想所念。”于春洋说。他的手机如同一个连心锁,将他和驻外员工连接在一起:“哪天哪个项目没及时发消息,晚上根本睡不着觉,生怕员工安全出现问题。”对事业的忠诚与热爱,对肩头责任的执着与不舍,恰是烟建集团管理者与生俱来的品质。

深耕城建沃土30年,烟建“老兵”谱写“新传”

54岁对于普通人,或许已经是准备退休、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但对于投身建筑行业30余年的烟建集团市政路桥公司项目经理刘新胜而言,旁人眼中的苦和累,在他却始终甘之如饴,乐在其中。承建“省内第一隧”胜利南路南延隧道时,刘新胜和项目部员工想了不少“好点子”:为避免扰民,优化场地布置,调整施工工序,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爆破;为了解决商砼车高峰期限行导致的混凝土无法连续供应等问题,积极协调沟通,确保了混凝土24小时不间断供应,满足了隧道衬砌浇筑不间断的作业需求;为保证毗邻的液化气站在爆破时安全无恙,在施工至临近液化气站时,合理调整爆破参数,采用弱爆破、强支护的方式进行施工,既确保了液化气站安全无位移,又保证了隧道的正常施工……3年半只争朝夕,昔日横亘在芝罘区南部的天堑成为通途,“国家优质工程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是对这位城建老兵最恰如其分的肯定。

“从1985年走上工作岗位开始,我干过3年油漆工,5年班组长,10年施工员,2年项目副经理,项目经理也干了14年。”从牟平区、高新区、莱山区,到芝罘区、开发区、福山区,54岁的烟建集团三公司项目经理李永杰,参建项目贯穿了烟台整个城区,对建筑事业“从一而终”、热爱如故:今年8月,台风“利奇马”来袭,值守在开发区恒达银芝公馆项目的李永杰,又一次通宵未眠:“施工地段是海滩地质,基坑深达十几米,土质较差,地下淤泥和砂石较多,渗水能力不足,台风来之前,我和大伙绕着基坑边检查了好几遍,转着圈找漏点,不但把所有可能发生渗漏的地方全部用沙袋堵好,还安排了10多台水泵,预防强降雨后可能的大面积积水,影响边坡安全。”做好一切防范工作后,李永杰让同事们陆续先行回家,自己却始终住在项目部板房里,一边盯着窗外的雨点,一边看着手机上的天气预报,独自坚守了两天一夜。“没有吃苦在先,莫谈享受在后,项目经理的责任大过天、重过山,只有保证干好每个工程,才能对得起烟建集团对我的培养,对得起项目部同事们的付出和努力。”

从事建筑行业27年,烟建集团市政路桥公司项目经理于卫强,始终秉持“以诚为本”:承建金斗山路道路一期工程时,于卫强和项目部高起点要求,主动调高工程质量标准,按照“山东省市政金杯示范工程”的质量标准施工,加大对质量的日常管理工作,做到上道工序不交,下道工序不接,保证每道工序始终受控,有力保障了施工质量。虽然增加了施工费用,但过硬的“烟建”标准,让甲方竖起了大拇指。此后桂山路、凤凰南路、滨海大社区棚改配套路、金翠路等工程,几乎每年都会参与一条新建道路施工的于卫强,对此感慨颇深:“看着一条条道路从坑洼泥泞,到崭新笔直,看着工地周边的居民门前通车了、出行方便了,那种油然而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是任何物质奖励都无法比拟的。只有把活干好干精,才能让业主满意、市场认可、同行佩服。”

烟建精神薪火相传,80后建设者忘我追梦

“干工程不仅要通过竣工验收,更要为社会创建精品。”39岁的烟建集团十公司项目经理张保臣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承建烟台文化中心工程时,张保臣和项目部同事经历了漫长的“两班倒”,由于运送主材的大型运输车白天不允许在市区行驶,只能晚上运送,项目部灵活安排每天晚上组织材料运输,天一亮就开始卸车、吊装,甚至午休时塔吊司机也不下工位,一日三餐吊上去吃是常事,为的就是争取更多施工时间,保证工期。景观灯安装时,只有晚上才能看出效果,张保臣和同事们经常摸黑到工地现场观察,每种灯具的摆放角度、照度大小,都要一遍遍地调整演示,直至达到理想的效果才下班收工。仅用两年时间,总投入10.7亿元、占地面积7.63公顷、总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的文化中心便拔地而起。这处累计浇筑砼11.5万方、钢筋2.4万吨、砌体3万方、抹灰25万平米,完成地下室地面作业5.9万平米、屋面作业3万平米的文化殿堂,见证的恰恰是张保臣和同事们的忘我奉献。

回想起建设夹河大桥的768个日夜,烟建集团市政路桥公司项目经理林祥领记忆犹新:夏日夹河桥工地的夜晚是潮湿而阴凉的,身上总分不清是汗水还是湿气,下半夜还不得不穿上外套才能抵御阴冷的海风;到了寒冬飘雪的夜晚,穿再多衣服、套再多防寒服,也抵不过一阵海上狂风。因为钢板滑、工作面狭小、海上起雾视线差等不利的施工环境,在测量放线中摔倒、磕伤的人员数不过来……“项目开工初期正值盛夏,临时设施正在建设中,技术人员挤在6个集装箱里,一间厨房、一间餐厅、两间办公室、两间宿舍,而一个集装箱只有逼仄的14㎡,中午22个人挤在一起吃饭,吹着电风扇,个个都是大汗淋漓。”然而,多为90后的22名项目部工作人员,没人喊苦,没人叫累,“一桥飞架东西”,就在不舍昼夜的两年间从梦想落定为现实。

从普通技术员到主任工程师,高新区CBD科技软件园、石药集团厂房、烟台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科研中心、烟台万华搬迁一体化MDI装置区、创业大厦、CBD科技广场、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无一不留下了烟建集团十公司项目经理李枫的身影。如今,投身110千伏建昌变电站输变电工程建设的他,仍然日以继夜地战斗在一线,周末无休,国庆无休,只为周边区域近20万居民、文化中心、万达广场、毓璜顶医院等重要供电任务争分夺秒。“‘感恩?责任?执行’的烟建文化,决定了我们做人、做事的原则,身为烟建人、身为建设者,能给市民增加幸福感,我就知足了。”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18878037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8967453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