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以来,在中国,孤独症经历了由罕见病到流行病的转变。孤独症患病率和世界其他国家相似,约1%。近年来,孤独症的发生率一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发现,早期发现、早期行为干预和教育可显著改善ASD患儿的不良预后。曹建国教授作为深圳市儿童医院康复科主任,1990年起从事儿科临床科研工作,在儿童康复领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除常规的治疗外,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使用脐带血治疗孤独症,并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曹教授对于脐带血应用于孤独症有着这样的见解:首先脐带血治疗孤独症是安全的,其次脐带血对于一部分孤独症患者的认知、交往是有改善作用的。
本期曹建国教授,结合实际临床经验,与我们一起聊一下关于孤独症的现状以及如何尽早发现并干预治疗。
孤独症已由罕见病转变为流行病
孤独症是一组以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和非言语交流障碍、狭窄兴趣与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发育障碍性疾病。
在大众普遍的认知,孤独症的患儿在社会上还是少数。事实上,目前,中国孤独症患者超过1000万,0至14岁儿童患儿超过200万。以深圳市儿童医院康复科举例,仅去年一年就接诊孤独症患儿五、六十例。
没有特效药
早发现早干预是关键
孤独症的早期发现很有必要。早期自闭症,从宝宝1岁多一点就可以发现。自闭症的早期表现是非常微妙的,而且孤独症的症状表现不是暂时性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存在的,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孤独症的症状会慢慢凸显出来,所以家长要及时发现,警惕自己的孩子是否也有以下几种典型的特征。
曹建国教授根据临床经验提示大家,患有孤独症的孩子往往不习惯对视,不会注视别人的眼睛,其次就是逗不笑,和人交流没有应答,当别人试图与他互动时,不会做出反应。轻度自闭症的患儿,大多数都会出现言语的减少,或者是终身不说话的情况。并且,疾病患儿说话,也大多数都用手势进行交流,而且常常会分不清你我。
自闭症患儿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难以体会别人的情绪和感受,也无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自闭症患儿存在“思维盲区”(mind blind),他们似乎认为凡存在于他们自己脑子里的东西,也一样存在于别人脑子里,彼此没有什么区别。
如感觉孩子有异常行为请及时带孩子前来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治疗方法出现曙光
脐带血有望改善患者症状
对于医学界来说,孤独症的成因仍是个谜,至今无从解释。对于这类患者的治疗,干预方法有很多,教育和训练是目前对自闭症最有效的矫治途径,但孤独症核心症状尚无药物可以治疗。
然而在国际脐血研讨会上,库尔特伯格研究团队宣布了一项治疗儿童孤独症的I期临床试验,自体脐带血对此显示出初步效果。参加实验的25名孩童,70%症状都出现改善,本来不太说话的孩子,也增加了单字用量,更主动与人互动游戏。
此外,研究团队还证实脐带血静脉输注是一种十分安全的方式,2013年至今,美国CBR、Viacord两大脐血库使用自体脐带血治疗孤独症的累计应用案例在逐年上涨。
过去10年中,更有超过700名患者在杜克大学使用了自体或同胞脐带血,安全性和有效性有足够保障。脐带血干细胞不仅能对机体产生修复作用,而且脐带血中的其他活性细胞也具有这种功效。
杜克大学另一位主要研究者杰拉尔丁·道森带领的团队则对脐带血在孤独症谱系障碍中的效果进行临床评估,同时探索脐带血治疗对大脑活动产生的影响。
曹建国教授认为脐带血对于孤独症有效果,有可能与其中众多的干细胞有一定作用。目前的研究表明,首先脐带血有一个抗炎的作用,第二它可能会产生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系统有一个干预作用。
近半年的时间,山东省脐血库已有两名孤独症患儿接受自体脐带血回输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