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充分发挥农业大省优势,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再次强调,要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省委、省政府把乡村振兴作为“一号工程”全力推进,全省乡村发生了积极深刻的变化。
我市牢记总书记嘱托,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聚焦聚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用心考量,用情谋划,用力实践,交出了一份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烟台答卷”。
龙口市:
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市
水母网10月11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唐寿锐)近年来,龙口市秉持“产城融合、一体发展”的思路,高点规划、高标实施、高效推进,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
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工程,首先要发展富有朝气的新农业。“扎实做好‘强企、优农、聚才’三篇文章。”在昨天召开的全市乡村振兴现场会上,龙口市委书记韩世军介绍说,“强企”,就是致力培大育强,相继培育烟台市级以上农业重点龙头企业16家,涌现出绿杰、格润富德等一批引领型“新六产”领军企业。“优农”,就是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程度超过75%;投入2500万元引导资金,撬动苹果产业转型升级,超进度改造老旧果园3万多亩,打造市镇村三级示范园17个。“聚才”,就是依托茂源果蔬、康源农业等专业合作社,设立戚发轫院士工作站,引进山东农业大学一批高层次人才入驻,全市桑梓人才库突破千人大关。
打造富有内涵的新农村,要聚焦和谐和美。“一方面,突出‘气质型’塑造。”韩世军说,另一方面,锁定“靓洁型”建设。眼下,龙口市将文明实践与乡村文化建设有机融合,推动文明文化沁入农村各领域。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超过15万人,实施微项目2.7万余场次,叫响“大槐树下”“乡村夜谈”等一批实践品牌,“龙口经验”入选全省乡村文化振兴七大典型案例。
聚焦专干专业,培育富有本领的新农民,是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市的又一个要求。记者了解到,龙口市实施好理念技术、“筑巢引凤”和扩面提升 “三大培育工程”。其中,理念技术培育工程,以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为重点,广泛开展新型农民培训、电商培训;“筑巢引凤”培育工程,为回乡创业人才提供政策支持和平台载体;扩面提升培育工程,每年安排奖补资金1200万元,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设施农业等。此外,龙口市通过“设擂比武”激活力、“创新载体”优治理、“约法三章”鼓正气,聚焦合力合为,浓厚富有干劲的新气象。
“龙口市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对标先进、争当先进,思路再拓宽、措施再强化、成效再彰显,全力为谱写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烟台篇章贡献龙口力量!”昨天下午,龙口市委书记韩世军表示。
莱州市金仓街道:
精心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区
水母网10月11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唐寿锐)莱州市金仓街道面积69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近年来,该街道突出“全域推进、产业带动、文化传承、创新治理”四大重点,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聚力成“金”、幸福满“仓”。
莱州市金仓街道党工委书记牟丹枫在昨天召开的全市乡村振兴现场会上表示,金仓街道着眼全域推进、引导全民参与,打造共建共享样板区。“一方面,整体规划一步到位。另一方面,全民参与一鼓作气。” 牟丹枫说,金仓街道以“全域推进、彰显特色”为引领编制总体规划,辖区内14个村庄一个不落,南北两片全域打造,南片突出农耕特色,彰显“回归田园庆丰年”的农家风情;北片突出渔家特色,展现“仓廪实而知礼节”的底蕴魅力,两片既因地制宜又相得益彰。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施工前“一村一图”征求群众意见,广大群众主动投身“菜园子”清根、“四大堆”清底、“主线路”清障等攻坚战,真正做到决策群众说了算、上下齐心一起干。
打造村强民富样板区,金仓街道在培植过硬产业、带动群众就业下功夫,着力开辟了让群众走向基地、工厂、合作社三条增收渠道。“先后流转土地4800多亩、海域2万多亩,建成西尹家有机韭菜、刁龙嘴海洋养殖、金实仓廪现代农业三大基地,解决群众就业2000多人。” 牟丹枫表示,金仓街道发挥滨海新区企业聚集优势,全力扶持山金重工、神亚自动化等项目做大做强,挖掘就业岗位3000多个。成立9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3500多户村民参股入社,每年户均增收3200元,村集体收入平均达到75万元。
金仓街道充分挖掘文化底蕴,突出村庄特色、打造生态宜居样板区。牟丹枫介绍道,金仓街道村村建有滨海民俗风格的仁义胡同、长寿胡同,通户硬化路、危房改造、饮水安全均达到100%,辖区90岁以上长寿老人达到245位,实现了美丽乡村反哺美丽乡亲。
此外,金仓街道坚持硬件打造与村庄治理同步推进,通过建立“胡同长”引领人、建好“四德榜”激励人、培育“好乡风”涵养人的方式,创新提升治理能力、激发村庄活力,打造乡村善治样板区,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内生动力。
招远市金岭镇大户陈家村:
从一枝独秀到接“二”连“三”
水母网10月11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刘晓阳)招远市金岭镇大户陈家村近年来以创建党建融合发展区为契机,以打造齐鲁样板示范区为抓手,坚持一二三产跨界融合、交叉重组,释放出“1×2×3>6”乘数效应,形成了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的农业“新六产”发展格局。
“传统农业弱在规模、差在品质、短在品牌。”在昨天召开的全市乡村振兴现场会上,招远市金岭镇大户陈家村党委书记陈松海表示,为解决这些问题,陈家村党委采取“统—分—统”模式,靠“统”汇聚合力、靠“分”激发活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第一个层面的“统”,就是通过合作社集中流转1.25万亩土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经营,投资300万元打造安全农业云系统和物联网智能管理平台,打造万亩现代农业园区,推动园区建设规模化、技术支持智能化。第二个层面的“分”,就是实行家庭农场分包责任制,把园区规划成20—90亩的片区,以每亩2000—3000元的价格分包,打造家庭农场120多个,每亩收益近2万元,吸收周边村60%的劳动力,推动田间管理标准化、管理模式农场化。第三个层面的“统”,就是实行统购、统防、统治、统管、统销运作模式,所有农产品统一注册“大户庄园”商标,网上认购、线下直销多点开花,推动产品营销品牌化、营销途径多元化。
眼下,大户陈家积极打造“新六产”,“一产是基础,二产是提升,三产是延伸。”陈松海说,村委采取“农业+”模式,推动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三链重构”。
陈松海认为,做大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核心在科技、基础在人才。大户陈家村与省农科院、鲁东大学等建立合作,请来专家“上山下乡”,引入战投“借势登高”,与水发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对现有三产资源有效整合,农工商文体旅协同推进,规划打造国家级自行车运动中心、古村落商住休闲区等7个项目。该村还在培育人才方面“大展拳脚”,通过邀请农技专家现场指导开展专业培训,组建技术服务队进行普遍培训,年均培训20余场、2000余人次,先后培育职业农民60余名,为“种好地”注入内生动力。
栖霞市亭口镇衣家村:
党建引领聚民心 苦干实干拔穷根
水母网10月11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刘晓阳)近年来,栖霞市亭口镇衣家村通过创办“一点园”合作社,超前规划,抱团合力促振兴,展开了修路引水拔穷根的艰苦创业。该村2018年入选“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2019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5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20万元。
据栖霞市亭口镇衣家村党支部书记衣元良介绍,衣家村共55户、126人,党员15名,“两委”成员6人,耕地面积420亩,果园面积350亩,以前村民人均收入不到5000元。如今在省乡村振兴服务队的帮扶下,衣家村以支部为引领,依靠群众,凝心聚力奔富路。
要想富,先修路。修环山路,工程款测算400多万元,村集体没有一分钱,怎么办?“宁肯干穷了,不能等穷了”,自己筹钱自己干,村支部一班人都掏空了家底。衣家村还以劳动力入股的方式组建了合作社,创新实行“劳动力+劳动量”相结合的“工票制”。衣家村旗帜鲜明喊出“衣家村就是一家人”,发动群众搞全民“大会战”,靠一镐一锨、肩扛人抬,在大山深处硬生生开辟出长5.5公里、宽5.5米的盘山路,打了6眼机井,建成了一座塘坝和2个高位水池,村民累计投工投劳200多万元。
2018年冬天,半夜11点多,风急雪大路滑,藏香猪猪仔运到村里,村党支部一班人发动群众清扫道路,把猪仔抱在怀里步行运上大山,一直到凌晨五点。“推动村庄发展,‘等靠要’永远没有出路。”衣元良说,“关键在于发挥好支部作用,凝聚起群众力量自力更生。”
为了进一步增加群众和集体收入,衣家村村委在市镇两级帮助下,邀请了青岛易境设计院进行了整体设计,发展集生态养殖、采摘体验、休闲观光、党性教育等为一体的特色农业示范区。同时,与烟台市供销联社合作,建立衣家村电子商务平台,实现旅游信息的线上发布和农家果品的线上销售,多渠道增加收入,预计到今年底,合作社收入可达100多万元。目前,衣家村与周边7个村共同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通过整合各村资源,实现抱团发展。“衣家村的发展,离不开党的好政策,衣家村将认真学习这次会议精神,继续发扬艰苦创业、自力更生、不等不靠、敢为人先的精神,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衣元良表示。